市场调查:
Wales Bonner
「Havana 短袖衬衫」
与「Oraa 开衫」

Alexis Okeowo 用双性气质的着装来保持社交距离

  • 文字: Alexis Okeowo
  • 制图: Megan Tatem

世界各地的人们如今都被迫与彼此保持距离,避免不必要的碰触与亲密接触,与人类的本能作斗争。这种状态对于穿戴男装与制作男装的人来说,想必再熟悉不过。以 Wales Bonner 为例,英国设计师 Grace Wales Bonner 于 2014 年创立的这个品牌最初只经营男装,风格高冷又略带挑逗,印花惹人注目,廓形则让人下意识地想与穿着者保持一定距离。男装是我们保持社交距离的原始之道。

我也有过这种体验。去年夏天开始 —— 感觉恍若隔世又恍若昨日 —— 我穿起了男装,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地打扮。T 恤衫、毛衣、衬衫,还有长裤,这些男装虽然不像女装那样善于突显我身为女性的魅力,倒也为我带来审美上的刺激,而且,穿上这些服饰还能让我在公共场合获得更多个人空间,在我与他人之间建立起更多缓冲地带。除此之外,男装十分宽松,穿着时让我感到通体愉悦:我无需展现女性气质,还能与之保持一定距离。穿着男装像是对陌生人表示自己可不好惹,而且事实表明,人们也因此不会招惹我。服饰选择带来的立场转换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男装时尚已经流行了一阵子,这不仅让我们对“男子气概”有了全新的认识,还让我们得以展现自己心目中的男性形象。

我所在的城市纽约自三月中旬起开始实行自我隔离,在那以前,我出门时经常穿上 Wale Bonner 2020 年春夏季新款开衫。厚重的黑色罗纹开面料,有型的剪裁,长度在我的臀部之下几英寸处,袖子则刚好盖过我的指尖,衣服正面有一个橙色、白色与青色构成的几何图案刺绣。我穿这件衣服时会把袖子稍稍向上卷起,半敞开或者完全敞开,内搭一件有领子的衬衫,不管是去吃晚饭、参加心理治疗还是采访,都很适合。这身打扮让我感到自在又出挑,而且觉得自己是个暗地里很讲究穿搭的斯文读书人 —— 这个内心深处的秘密也从来没对人说起过。

我从去年夏天开始对不分性别的着装展开思考 —— 我应该如何根据当时当日的心情,尽可能真实地展现我具有的女性及男性气质。我在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擅长将自己打扮成一个注重时尚的女子。与此同时,我也对男性同胞羡慕不已,他们的外套口袋足以装下一本平装版书籍,那些定制西装、运动衫与连帽衫看起来也十分宽松舒适。男装服饰兼具实用性与造型感,十分讲求舒适与轻松 —— 不管穿什么衣服,对男性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把事情做好。而我既希望把事情做好,也希望在做事情时穿着得体。自我隔离实行以前,我正准备穿上另一件 Wales Bonner 的衣服。与传统男式衬衫相比,这件缀有红色大花朵的柠檬黄衬衫更像是女式衬衫,而我在穿的时候也会敞开衣领,解开几颗纽扣,看起来既慵懒又迷人。穿上这件衣服让我感觉自己是个外表粗犷但内心善良的男孩,正身处迈阿密,走在去夜店见朋友的路上。当时的天气还没有暖和到可以单穿那件衬衫,但我已经准备好了与之相配的下装:长及脚踝的裤子,以及缀有荷叶边的迷你裙。

不管是那件开衫还是这件衬衫,都让我想起自己认识的其他男性。在我父亲年轻时的照片里,当时他刚到美国上大学,身上穿着印有狂野醒目图案的衬衫,纽扣扣到一半,下身则穿着喇叭裤或者阔腿裤;身在尼日利亚的叔叔们则以舒适的无袖套衫搭配宽松长裤,脚上穿着人字拖或普通拖鞋。我和大部分女性一样,对所谓的“男性凝视”有着复杂的情绪:十几二十岁时,我在打造自我形象时做出的决定,受到了我容易喜欢上的那些男性的审美旨趣的影响。不过,自从我穿着男装起,便逐渐发现另一种类型的男性凝视,而且对此充满了期盼 —— 男性渴望的并非从我这里得到什么,而是想要效仿甚或拥有我身上的服饰。有一天,我和朋友在一起喝酒,我最好的朋友的伴侣看了一眼我的行头,继而问我是从哪儿买到这件海军蓝夹棉背心的。他说,他正想给自己买一件类似的衣服。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动听的赞美之一。

本图单品:Wales Bonner 开衫

本图单品:Wales Bonner 短袖衬衫.

我身穿 Wales Bonner 学院风开衫走在街头时,迎来的是路人钦佩的目光;渴望与钦佩真是截然不同。倘若说我在穿搭上有一套自己的哲学,那其中的思路,便是用夹杂些许淑女气质的腔调,以最经典、最实用的方式诠释男装。开衫质地既结实又精致,就像作家 André Aciman 的著名小说《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中陷入爱情的年轻人一边在意大利乡间漫步,一边为得不到的爱人伤心时披在肩头的衣服。后来,我在一次 Zoom 读书会中穿上了那件花朵图案的衬衫,衣服盖在我的肩头,十分轻便。我最近观看了《疤面煞星》(Scarface),这还是隔离期以来的头一回,我看着电脑屏幕上倒映出的身影,感觉自己与其说是身穿吊带裙的 Michelle Pfeiffer,更像是 Al Pacino,正以一种虽然略显笨拙却独具魅力的风范,试图将她从舞池地板上抱起来。

许多人都知道,和男性服饰相比,女性服饰特别缺乏实用性。根据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的介绍,欧洲设计师早已能够娴熟地在男士大衣与马甲上以不着痕迹的方式缝上口袋,但在制作女士裙装时,却声称口袋会影响服饰的廓形。17 世纪的白人女性会把口袋系在腰间的腰带上,要通过层层叠叠的裙子缝隙才能够到。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人们不希望女性有机会隐藏自己的财产。此言非虚,当时的白人男性确实不希望有地位的白人女性随身带着钱。就因为这种传统,我们如今在城市中游逛时,身上的衣服连放手机和钱包的空间都没有,我们因此不得不提着包,把日常所需都放进包里。

现在,我平日里已经不怎么背包了 —— 好吧,我指的是还能出门的那些“平日”。而一开始,我还会感到不自在呢,我总觉得自己身上少了点什么,好像是有东西落在了什么地方。Wale Bonner 的服饰往往带有运动感,让穿着者平添几分运动气质。即便只是披上开衫,我在从地铁座位上跳起来时也感到自己特别敏捷,无拘无束,能在人行道上拥挤的人群之中悠然游走。

当下的男装设计师已经分化成两个不同的阵营:一部分人试图拓展大家意识中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之间的界限,驾轻就熟地把双性气质与酷儿的常规标准玩弄于股掌之间;另一些人则试图通过设计、色彩、印花与结构来改良基础款男装。缀有羽毛的女式衬衫、透明束腰裙以及 Emily Adams Bode 灵动的拼接设计属于前者;Hedi Slimane 及其设计的别致修身西服则在后者之列。我对两派设计师的努力都很欣赏。在如今这个“看起来像个男人”与“感觉像个男人”的含义早已产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他们让“打扮得像个男人”有了更丰富的含义。尽管随着性别二元论的分崩离析,性别多元化正逐渐深入人心,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对于男性化表达的方方面面却依然充满眷恋。其实,我们不过是希望将这种表达方式也占为己有。

Alexis Okeowo 是《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特约撰稿人。

  • 文字: Alexis Okeowo
  • 制图: Megan Tatem
  • 翻译: January Yang
  • 日期: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