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童话教母

伦敦设计师 Feben 的逐梦之旅

  • 采访: Helene Kleih
  • 相关图片提供: Feben

“要是都没法让人回头再看一眼,那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伦敦女装设计师 Feben 的口头禅。她打造的女性形象,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又酷又风趣,还有点不好对付。”Feben 将美国歌手 Eartha Kitt 与作家 Maya Angelou 这样既有影响力又颇显叛逆的人物视为偶像,从她们身上汲取动力,偶尔也借助“色彩、陌生人、朋友等任何有故事的人与事”,将自己的灵感化作现实。

说起偶像,Feben 在疫情期间完成了在英格兰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简称 CSM)的硕士学位服饰系列之后,已经先后获得 Erykah Badu、Robyn 及 Celeste 的青睐,最近更是得到 Michaela Coel 与 Janelle Monáe 的赏识。她的作品也相继登上《AnOtherMag》《Love Magazine》《Office Magazine》及《Garage Magazine》的封面。尽管今年限制重重,但 Feben 却收获颇丰。她不仅在碧昂斯(Beyoncé)的史诗级影片《黑人是王》(Black is King)中担任造型与服装设计,其作品还出现在摄影师兼电影人 Tyler Mitchell 与剧作家 Jeremy O. Harris 联手为《Vogue Italia》打造的“黑色胡言”(Black Nonsense)特辑之中。而她最近推出的名为“这不太对,但也 OK”(It’s Not Right But It’s OK)的广告更是吸引来伦敦最优秀的创意人士,其中包括极具开拓性的摄影师 Liz Johnson Artur(30 年来,他一直在用镜头记录黑人文化),以及独具匠心且非常受人欢迎的造型师 Ib Kamara。

2020 年灾难连连,但这位年轻设计师却丝毫不显畏惧。磨难不仅没有造成阻碍,反而为她的工作提供了灵感。Feben 并不在乎传统意义上固有的学习与完美典范,而是更关注实验性,比如混搭的印花与不对称的廓形,或者将网眼面料织入美利奴羊毛,使服装显得更挺括。她旨在通过作品教育并拓展大众的审美,希望以此激发变化,同时也凭借作品审视她自己以及黑人身份之中更抽象的一面,“以超现实主义手法探索黑人身份,夺回我们被取代的位置”。在 Feben 与 Dexter Lander 为“Black Minds Matter”合作的项目“The Last Supper T”中,她回顾了自己最近的服饰系列,创作了 10 个迷你黑人玩偶,为黑人女性提供了能找到认同感的各种形象 —— 尽管她们的痛苦并没有因此减少,但喜悦也未曾削减半分。

Feben 通过这些玩偶的微观世界展现时尚。女性玩偶打扮入时,身上的细微之处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贵的是,这些形象并没有显得千篇一律,在呈现黑人女性精致与脆弱的一面之余,依然散发出强大的气场。

Ib Kamara 摄

Helene Selam Kleih

Feben

你在碧昂丝的电影《黑人是王》中,为《棕皮肤女孩》(“Brown Skin Girl”)担任造型师与服装设计。你当时的灵感来自何处?

我团队的人员和我看了各种舞会礼服,然后由我重新进行设计。我在工作中一直与大体量的服饰或 3D 悬垂打交道,因此灵感自然而然就有了,只要给我一个关键词便足够。碧昂丝当时确实只用了一个词语,她想要一些“美丽”的服饰。

我当时还看了各种鸟类,当鸟坐在地上时,鸟的翅膀会占据一定面积,你在其中一个场景中也能看出这一点。服装设计有时会搞得很俗气,对我来说,区分他人的需求与我作为设计师的个人愿景至关重要。

你会如何形容这一段工作经历?

我一直是碧昂丝的忠实粉丝,跟大部分姑娘一样,我以前也特别喜欢天命真女(Destiny's Child)。不过,关键在于年轻人是否会喜欢(我的设计)。这首歌就是写给“棕皮肤女孩”的,是要让她们找到归属感,让她们感到自己很美。如果我小时候听到这首歌,肯定会深受感动。身为黑人小女孩,这样的歌曲会让人感觉自己在社会上不再那么无足轻重。

就好比让 Brandy 出演《灰姑娘》(Cinderella)一样。还记得惠特尼·休斯敦(Whitney Houston)扮演的仙女教母唱的那首《绝无可能》(“Impossible”)吗?

我在 CSM 念书时一直会哼这首歌,因为我之前根本就想象不到像我这样的人会在那儿念书。学校的课程十分忙碌,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成为设计师。不过,身为班级中唯一的黑人女性,我提到的历史与参考别人都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时候我便特别沮丧。别人对我说,这种内容“过于个人化”,但事实上,他们闻所未闻的这些事物,其实大多稀松平常。

创造具有真实感的视觉身份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我用作品表达自身的经历。作品是了解我的世界的窗户,我几乎不可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隐藏起来,而且表达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作品能够反映一个人身处的时代以及身而为人的立场。

你在上一次推出的服饰系列中将自己母亲的照片印在了包袋上,她对你的设计方式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我的母亲是一位坚强的黑人女性,她独自抚养我长大,一直鼓励我进步。我在成长期间辗转于瑞典的多个难民营,是她教会我,一个人可以从无到有,白手起家,能够实现梦想的不仅仅是中产阶层的人们。而且,即便我们还在努力实现梦想的途中,也依然可以打扮得光鲜亮丽。

我在 18 岁时离开瑞典,在悉尼生活了一年。我回家过生日时,我母亲问我:“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我当时口袋里只有 70 英镑。我母亲打开行李箱,在里头装满泡面和我的缝纫机,没过几天,我便动身去伦敦了。

你身处的环境对你的工作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不论是伦敦、瑞典还是埃塞俄比亚,我周遭的各种文化毫无疑问对我的风格产生了影响。我的作品反映了我身为黑人女性在世界上摸索的经历、我接触到的不同文化,以及我背负着的“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期待。我其实希望用这些作品彰显我的黑人身份,并且提升我身处的社群的影响力。

无论什么时候回(瑞典的)家,我都会翻看相册,而且往往能看到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我还搜集来自不同国家的 3D 物品,东西虽小,种类也完全没有定律,但只要能给我带来启发,有我喜欢的颜色、形状或纹理就行。这些物品虽然迷你,但能经由我的发挥成为一件衣服或者一整套行头。我就像只喜欢收集的喜鹊一样!

你在时尚方面有什么堪称导师的人物吗?

Henderson McCue 是我在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念书时的导师,后来也成了我的朋友。不管是专业技术方面还是情感方面,每当我需要他人的建议,他总是会慷慨相助。很遗憾,他在去年去世了。他在伦敦时装学院教书之前,曾经在 Gareth Pugh 担任创意剪裁师。我上一个服饰系列中的 Zilla 西服就是献给他的,西服袖子部位的设计便是在向 Henderson 致敬。

你的工作向来以社群为主导,就像是在掌管一个家庭。

我的工作源于各种研究,而且,我一直想借助工作来支持自己的社群。不管是借此让我们被更多人看见,还是为大家创造更多经验,最终都是为了那些相信我的理念与世界的人做的。我们永远有能力为彼此加油鼓劲。能与家人工作特别美好,能与他人之间建立这样的联系非常难能可贵。

你对想要在时尚界取得成就的人有什么建议吗?

努力工作,保持专注。多想想自己正在这个世界上创造的东西,但也不要忘记欢笑。不要怀疑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其实大有可为。我感觉自己的“灰姑娘”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据。我一直都能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坚持下来。我是说,日子不好过,但我熬过来了。

你对自己有着什么样的希望?

我希望自己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坚持做我最喜欢的事情。我想要帮助我的社群不断提升,也想与更多身在远方的人合作。我会永远坚持自己的观点,也会一直心怀梦想。不过话说回来,我其实就希望我的母亲能为我感到骄傲。

Hélène Selam Kleih 是一位作家、出版人及模特。她同时也是男性与心理健康品牌 HIM + HIS 的创始人兼主笔。

  • 采访: Helene Kleih
  • 相关图片提供: Feben
  • 翻译: January Yang
  • 日期: 2020-11-06